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人、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,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,工业互联网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,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。近年来,我市制造业企业在政府引导下,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的蓝海,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工业互联时代,以数据驱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,是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、促进企业“降本增效”的必经之路。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星星充电智能运营云平台,对全国充电桩实现了联网管理、监控和运维,使星星充电的日均充电量维持在120万度左右,位居全国行业第一。天合光能股份公司联合阿里云“ET工业大脑”,在第三电池车间率先试点工业互联,系统运行后,A品率提升了7.3个百分点,每年增加产品销售超过2000万元,下一步将在公司所有生产线进行推广。
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,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,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,也推动着我市信息技术、大数据、电子商务等产业在这片蓝海中快速发展。
近年来,我市一批软件和硬件企业牢牢把握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,主动服务制造业企业,相继涌现了航天云网、天正工业、数码大方、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产业的龙头企业。
工业互联网的改造投入,一般在几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,对于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,改造提升存在资金压力。从2014年起,我市加快实施“三位一体”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战略,连续3年每年安排6亿元资金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,在硬件上推动机器换人,在软件上推动企业上云。
据统计,我市147个“机器换人”示范项目平均减员率在40%以上,能耗平均下降10%以上,产品合格率普遍提升,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。
与此同时,去年年底,我市工业互联网公共平台上线,并启动了“千企上云”专项行动。当年完成今创集团、宝钢轧辊、金石机器人等726家企业上云,为网络化发展打好了基础,今年全市上云企业数量将超过1000家。目前我市正在制定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,力争到2020年,计划实现一万家的企业上云。